今天只聊一個問題:備考一建,最重要的是什么?
?
這個問題我其實早就開始思考,但遲遲沒動筆,直到前幾天參加監理工程師考試,心里突然有了答案。現在窗外正下著小雨,我想借這個安靜的時刻,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。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,也歡迎交流,畢竟每個人的路徑不同。
?
我是2023年春節后開始準備一建的,當時自信心爆棚——畢竟我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一舉通過了二建建筑和市政,心里難免飄了,覺得一建也不過如此。那時身邊的同事提醒我:“實務才是關鍵,公共課別花太多時間。”可我偏偏逆著來,把大部分時間都砸在了經濟、法規和管理上,精講、習題、真題全都刷了一遍。反而對建筑實務心存僥幸,打算考前兩個月突擊。
?
可現實很快讓我清醒。2021年7月我兒子出生,沒預料到新手奶爸的生活節奏會被徹底打亂。孩子滿月后我才回公司,結果直接被派到新項目負責技術前期工作,圖紙、方案、各類手續堆成山,吃住都在工地,連軸轉一個多月,實務連系統學習的時間都沒有。考試成績下來后,三科公共課都過了,但實務竟然還不如當初二建的分數。
?
2024年我重新上陣,這次吸取了教訓,提前兩個月專攻實務,全力以赴,犧牲了不少生活時間,但最終成功通過,28歲拿到了一建證。
?
如果要總結備考經驗,我想說幾點:
?
第一,找對老師非常關鍵。
一個好的老師能幫你理清知識框架,節省大量試錯成本。不是所有老師都能把你“領進門”,所以一定要謹慎選擇。
?
第二,實務一定是重中之重。
備考時至少一半的精力要放在實務上,不能像我當初那樣輕敵。公共課現在也在逐年加難,但實務依然是最容易拉開差距的科目。
?
第三,備考規劃不要太貪心。
如果是第一次報考,我建議選擇建筑專業,原因很簡單:它是所有專業中難度相對最低的,沒有之一。至于是分兩年還是一年考完四科,我更傾向于兩年制,除非你基礎非常扎實、時間非常充足,不然一年四科對大多數人都是硬仗。
?
第四,增項建議關注水利專業。
從去年開始,水利方向的掛靠行情走高,**也加大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。我認為今年水利的通過人數可能會有所放寬,適合考慮增項的同學嘗試。
?
備考一建,方向比努力更重要。別一頭扎進去苦學,結果路線選錯,事倍功半。我們要學會“低頭干活”的同時,也要“抬頭看路”。
?
不走彎路的前提,是你知道該往哪兒走。
-------一個考生的自我經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