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一建考試報名已進行過半,今年的場面卻異常冷清,幾乎沒有往年的熱度與喧囂。和過去“萬人空巷”式的火爆場景相比,現在的報名情況幾乎毫無波瀾。這背后反映的,不只是考試熱度的降溫,更是整個建筑行業生態正在發生劇烈變化。
當年,一建證書可以說是一種全民熱潮。不論你是不是從事建筑行業,幾乎所有人都想拿下一建證。那時候項目多、市場需求大,有證就意味著升職加薪,甚至可以拿去掛靠、兼職賺錢。一時間,考證班人滿為患,甚至有一位培訓名師打趣說,“來上課的一半是女同志”。由此可見,那時的證書價值吸引力之大。
但近些年,尤其是掛靠市場收緊以后,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。前段時間一度傳出“一建不轉社保連飯桌都上不了”的說法,當時證書價格還有點行情,可還沒過一個月,“唯一社保”政策落地,證書掛靠價格一落千丈,基本到了“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”的程度。
掛靠價格下來了,掛靠也不賺錢了,那自然就沒人再有動力花時間和金錢去考。從業人數本身就呈現下降趨勢,經濟誘因又消失殆盡,多重因素疊加之下,今年一建報考人數銳減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而且今年不少省份對報名資格卡得更緊了,以前一些“擦邊球”專業還能報,現在直接被擋在門外。資格限制收緊、報名門檻提高,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報名人數。甚至可以說,今年報名人數出現了“斷崖式下跌”。
其實,這也說明一個現實:一建證書的熱度,早就不是來自于職業發展本身,而是來自掛靠等利益驅動。一旦沒有經濟利益作為支撐,熱情自然降溫。人都是現實的,哪里有價值就往哪里走,反之就會迅速撤離。
沒有哪個行業,也沒有哪本證書可以吃一輩子。紅火時,順勢而為,把價值榨干用盡就是聰明選擇。但如果逆勢而行,仍然沉浸在過去的榮光中,結果多半是事倍功半、白忙一場。
一建證書從巔峰跌落,正好反映了建筑行業的一個縮影。考證潮一向比行業冷暖滯后,但它是行業風向變化的晴雨表。現在證書不再吃香,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好事,它能倒逼整個行業回歸理性。
尤其對于考證的人來說,更需要認清現實。不能光憑情懷和執念**磕一個證書。如果時機不對、方向錯誤,再多努力也打不了水漂。努力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方向。方向錯了,你油門踩得越猛,走偏得也就越遠,既浪費精力又消耗資源。
有人預測,今年一建報名人數可能還有200萬,明年甚至可能腰斬到100萬。曾經是“王者級別”的熱門考試,現在熱度回落,其實正是回歸它本來的樣子。之前的火爆屬于非常態,不符合正常的發展規律,現在熱度降下來,或許才是真正健康、可持續的狀態。
畢竟,這個證書本來就是為建筑行業從業人員準備的。過去太多“外行人”為了掛靠而考證,反而壓縮了行業內專業人才的生存空間。考的人多了,考試難度自然水漲船高;非專業人士持證,又讓企業對持證本專業人員的重視度下降,這對真正的從業者來說是一種傷害。
如今掛靠市場萎縮,證書價值回歸本質,考證人群也在回歸本行業人士,這其實對行業是一種正向推動。證書不再是投機者的工具,而是行業發展的配套支撐。專業人考專業證,用在專業領域,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。
所以說,一建考生跌破200萬,并不完全是**事。對行業來說,這種冷卻其實是一種回歸。真正從業的人還能更專注地提升自己,行業整體也有了去泡沫、提質量的機會。愿這個轉變,成為建筑行業下一輪健康發展的開始。